
提到葛卫东,投资圈没人陌生。这位靠趋势投资起家的大佬,从农产品期货到A股科技股,总能精准踩中主升浪,有人说他靠运气,其实圈内早有传言:他手里藏着一套'周线秘籍'最专业的配资公司,不用盯盘熬夜,不用算复杂指标,就靠'二次穿越'这一个信号,就能摸清庄家吸筹的底细,等主力一拉就跟上。
不少散户天天盯着日线追涨杀跌,今天看MACD金叉买,明天见KDJ死叉卖,一年下来手续费交了不少,本金却没怎么涨。但跟着葛卫东思路研究'周线二次穿越'的人,反而能踩准节奏——庄家吸筹收尾的信号一出现就进场,主力拉升时不踏空,调整前还能及时离场。
这'二次穿越'到底是啥?为啥能成为主升浪的'开关'?不是所有二次穿越都靠谱,怎么分辨真假信号?今天就用大白话拆透这套方法,从底层逻辑到实战技巧,再到避坑指南,全程不搞专业术语,新手也能看懂其中门道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、先搞懂:为啥周线比日线靠谱?'二次穿越'藏着庄家心思想用好这招,得先明白一个关键:为啥葛卫东认准周线,而非散户常盯的日线?因为周线才是主力的'照妖镜',日线全是迷惑人的'小把戏'。
日线反映的是一天的股价波动,主力很容易'做线'——比如早盘砸盘吓散户割肉,下午拉起来制造反弹假象,单日走势骗线的概率高达70%。但周线是一周的交易结果,包含5个交易日的多空博弈,主力想操纵周线成本极高,更能反映真实趋势,这也是葛卫东强调'看大不看小'的核心原因。
而'周线二次穿越',本质是庄家吸筹、洗盘、准备拉升的完整动作信号。简单说就是周线图上的短期均线(比如5周线),第一次穿过长期均线(比如10周线)后,股价没涨多久就回调,等跌到长期均线附近又反弹,短期均线再次向上穿过长期均线。这两次穿越,藏着主力的小心思:第一次是'试盘',看看上方抛压大不大,散户多不多;第二次是'真动手',吸筹洗盘全结束,再不出手就要错过拉升行情了。
打个比方,这就像农民种地:第一次翻土是试探土壤情况,第二次翻土就是准备播种,接下来只要等着收获就行。股市里也是一个道理,只出现一次穿越就涨的,大多是主力诱多的陷阱,而二次穿越后再涨,才是真正的趋势启动。
二、拆明白:'二次穿越'长啥样?3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不是随便两条均线交叉两次就是'二次穿越',葛卫东这套方法有严格的'3要素标准',少一个都可能踩坑,这也是区分真假信号的关键。
1. 均线组合:5周线穿10周线,最实用的'黄金搭档'
二次穿越用哪两条均线?答案是5周线(短期均线)和10周线(长期均线) ,这是葛卫东实战中验证过的'黄金组合'。
5周线代表5个交易日内买入者的平均成本,反应灵活;10周线代表10个交易日的平均成本,相对稳定。两者搭配既能捕捉趋势变化,又不会被短期波动带偏。有人试过用更短的3周线,结果信号太密集,假穿越变多;用更长的20周线,又会滞后,等信号出现时行情已经涨了一截,错失进场时机。
2. 走势形态:'穿-调-穿',回调不破长期均线
完整的二次穿越必须是'一次穿越→回调→二次穿越'的走势,中间的回调环节最关键,得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回调幅度不能太大,最好在10%以内;二是不能跌破第一次穿越的长期均线(比如10周线),顶多是碰到均线就反弹。
这背后是主力的'护盘逻辑':第一次穿越后回调,是为了洗掉跟风的散户;但又不能跌破长期均线,因为这条线是主力的成本线,跌穿了不仅会让散户捡到便宜筹码,还可能引发自己的浮亏。要是回调跌破10周线且超过3天,基本可以确定是假穿越,大概率是主力在出货前的诱多。
3. 成交量:第一次缩量试盘,第二次放量确认
成交量是验证穿越真假的'试金石',葛卫东特别强调:两次穿越的成交量得'不一样'。
第一次穿越时,成交量不用太大,甚至可以是缩量的,因为此时主力还在吸筹,不想让市场注意到,悄悄完成试盘就行。但第二次穿越时,必须是放量的——至少比第一次穿越时的成交量多50%,最好能达到1.5倍以上。这说明主力已经结束吸筹,开始用真金白银推升股价,不是画个线骗散户进场,这种放量穿越的成功率能提升到80%以上。
三、怎么用:3步操作法,从选股到进场全流程搞懂原理和标准后,就是实战操作。这套方法不用天天看盘,按3步走就行,哪怕每周看一次盘也能跟上节奏。
1. 第一步:选对股,先筛'有主力的票'
不是所有股票都适合'二次穿越',得先选出有主力关注的标的,不然就算出现信号,也可能涨不动。葛卫东的选股逻辑很简单,看两个指标:
· 看股东人数:近3个月股东人数持续减少,说明筹码在集中,主力在悄悄吸筹;要是股东人数越来越多,筹码分散,就算出现二次穿越也别碰。
· 看行业景气度:优先选政策支持、需求增长的行业,比如新能源、人工智能这些长期趋势向上的赛道。行业本身有热度,主力拉升时更省力,行情也能走得更远。
把这两个条件结合,先从景气行业里挑出筹码集中的股票,加入自选股池,再用二次穿越信号筛选,效率会高很多。
2. 第二步:等信号,忍住别抢'第一次穿越'
选好股票后,就耐心等周线信号出现,这一步最考验心态——第一次穿越时再诱人也别买,等第二次穿越且满足放量条件再动手。
第一次穿越只是主力的'试探动作',就像运动员起跑前的第一次预备,不一定真的启动。此时进场,很可能赶上回调,被洗出去不说,还会影响操作心态。葛卫东的经验是,第一次穿越时把股票加入重点观察名单,盯着回调后的走势:只要不跌破10周线,且成交量逐渐萎缩(说明散户在割肉,主力在接筹),就等着第二次穿越的信号。
等第二次穿越出现,且周成交量明显放大,当天收盘后就可以准备进场,不用急着盘中操作,避免被日内波动影响判断。
3. 第三步:控仓位,分批买+设止损,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
就算信号再完美,也不能满仓进场,葛卫东的风控思路值得借鉴:分批建仓+严格止损,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。
建仓可以分两次:第一次穿越信号确认后,先买4成仓位;如果后续股价站稳10周线,且红柱持续变长,再补3成仓位,剩下3成留作备用。这样既不会因为仓位太轻踏空行情,也不会因为满仓进场,一旦判断失误就损失惨重。
止损位也得提前设好:以第二次穿越时那根周K线的最低价为标准,要是股价跌破这个价格,且3天内没反弹回去,不管亏多少都果断离场。一般来说,止损幅度控制在5%-8%,超过这个范围,就说明信号可能是假的,别抱着侥幸心理硬扛。
四、避坑指南:这3个错误,90%的人都在犯用'二次穿越'踩坑的人,大多不是没看懂信号,而是犯了这3个低级错误,葛卫东在分享时也反复提醒要避开。
1. 错误1:高位的二次穿越也敢买,把诱多当启动
二次穿越的有效性,和股价位置直接相关。要是股票已经涨了50%以上,处于历史高位,此时出现二次穿越,大概率是主力的'诱多陷阱'——表面看是启动信号,实际是主力在分批出货,就等散户接盘。
怎么判断高低位?看两个维度:一是股价是否超过近1年平均价的60%,二是市盈率是否比行业平均水平高40%以上。两个都满足,就是高位,再出现二次穿越也别碰;要是股价还在近1年低位,且市盈率合理,才是真正的机会。
2. 错误2:只看均线不看板块,忽略'大环境'
单个股票的信号再强,也扛不住板块大跌的冲击。就像组队跑步,队友都在往后退,你再努力也跑不快。要是板块处于下跌趋势,比如行业政策收紧、需求下滑,就算个股出现二次穿越,也很难走出主升浪,主力拉升时会遇到大量抛压,大概率拉不动就放弃。
所以进场前一定要看板块风向:打开行业指数的周线图,要是行业指数也在10周均线上方,且趋势向上,个股的二次穿越信号才更靠谱;要是行业指数在10周线下方,就算个股信号再好,也得再等等。
3. 错误3:日线找穿越,被短期波动带偏
这是散户最常犯的错:把日线的二次穿越当成周线信号,结果被主力骗线。日线波动太频繁,今天穿上去明天跌下来,假信号比真信号还多,用日线操作只会频繁交易,既交了手续费,又踏错节奏。
葛卫东反复强调:'二次穿越必须看周线'。周线过滤了日内杂波,反映的是中期趋势,主力很难造假。哪怕周线信号出现得晚一点,也比在日线里来回折腾强——炒股比的是看得远,不是反应快。
五、进阶技巧:不止抓启动,还能靠这招逃顶'二次穿越'不只是进场信号,学会变通,还能当成逃顶的'警报器',帮你保住利润不回吐。这也是葛卫东能长期盈利的关键:不仅会买,更会卖。
逃顶的逻辑和进场相反,看的是'周线二次跌破'——短期均线(5周线)第一次跌破长期均线(10周线)后,股价反弹但没站稳10周线,接着5周线再次跌破10周线,同时成交量放大,这就是主力出货的信号。
出现这种信号时,不用等股价跌多少,果断减仓离场。因为第一次跌破可能是短期调整,第二次跌破就是趋势反转的确认,此时不走,很可能把之前赚的利润吐回去。
还有个辅助判断的小技巧:看MACD周线。要是二次跌破时,MACD指标也在零轴下方出现死叉,红绿柱变成绿柱且持续变长,说明空头力量在增强,逃顶的决心更要坚定。
葛卫东的'周线二次穿越',本质不是什么玄学,而是'跟着主力节奏走'的智慧。主力吸筹、洗盘、拉升的每个动作,都会在周线上留下痕迹,二次穿越就是这些痕迹的'集合信号'。但千万别以为学会这招就能躺赢,它只是个辅助工具,不是万能钥匙——得结合行业景气度、个股基本面,再加上严格的仓位管理,才能提高成功率。
你以前盯日线操作时踩过哪些坑?有没有见过周线二次穿越后大涨的股票?你觉得选5周线和10周线的组合,还是用10周线和20周线更靠谱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,咱们一起交流实战经验。
(本文仅为技术分析交流最专业的配资公司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决策需谨慎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永盛金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